苏州检察“V计划”守护流动未成年人
□ 本报记者 罗莎莎
□ 本报通讯员 史莹璁
从阡陌交错到高楼林立,对于大多数跟随务工父母进城的未成年人而言,辗转于乡村和城市间让他们充满了“不安定感”,且城市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的匮乏也容易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或成为犯罪侵害的对象。
(资料图)
2019年至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未成年被告人中非本地户籍占比近八成,且不少是因为家庭监护不当、存在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习惯等问题所导致。为此,苏州市检察机关推出“护航流动未成年人V计划”,通过创新综合救助机制、赋能数字化精准帮教、探索流动儿童普法全覆盖,构建流动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为教育挽救流动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可能”的实践探索。
创建机制破解难题
简易的木板床,几件破旧的衣服堆在角落,一个废弃的窝棚就是17岁男孩小刘的“家”。
小刘年少时父母双亡,在姐姐嫁到苏州后,辍学来到苏州打工。疫情期间,他从工厂离职独自流浪,断绝一切外界联络,长期居住在河边的废弃窝棚里。
2021年1月,因生活拮据,小刘先后4次在苏州市吴中区一快餐店盗窃现金共计1600余元。考虑到小刘虽然是多次盗窃,但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较小,认罪认罚态度好,因此,吴中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小刘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吴中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张珮珺介绍:“通过社会调查我们了解到,小刘由于长期缺乏亲友关爱、过早进入社会等原因让他产生了消极厌世的情绪,甚至多次拒绝姐姐的帮助。”
了解这一情况后,吴中区检察院为他定制了以“改善亲属关系、自信心重塑”为核心的帮教方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创伤修复等举措,从根源上提升个人生活技能,重塑自信心。
“以前我总怕麻烦你,现在我知道你都是为了我好。”在帮教过程中,小刘给姐姐写下一封信,坦言自己不应该自暴自弃。看到小刘的转变,检察机关帮助小刘找到新工作,还与姐姐一起建了美好生活资金库,重燃起他对生活的希望。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在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实施的“护航流动未成年人V计划”项目中,综合救助困境儿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全市检察机关要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流动未成年人尤其是孤儿、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经济帮扶、心理疏导、生活安置、复学就业等综合救助工作。
为此,张家港、昆山等地率先探索推动辖区出台突发困境未成年人联动保护的机制举措。在此基础上,今年,苏州市检察院推动市未保委出台《关于加强特殊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建立临时照护兜底、及时介入干预、常态跟踪管理“三步走”工作机制,探索破解流动困境未成年人救助难题,确保像小刘这样的流动未成年人在城市留得下来,生活得幸福。
数字加持精准帮教
有了综合救助为流动未成年人“兜底”,个性化的精准帮教成为涉罪流动未成年人回归“正途”的必经之路。
2021年2月,小张在网吧帮助他人盗窃手机被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但其父亲在常熟打工,而帮教期间需要经常往返上海、常熟两地,静安区检察院决定联合常熟市人民检察院启动为期3个月的异地帮教。
常熟市检察院在接到小张的帮教“需求单”后,发现其因父母离异,从小跟着父亲辗转重庆、上海多地打工,流动与不安定成为生活的“常态”,也让小张长期辍学待业在家,在网络中寻求心理慰藉。
为此,常熟市检察院为小张“绑定”了专属观护码,上传定制帮教方案,通过线上督促帮扶对象进行地理位置签到、学习打卡,对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研判评估,自动生成表现得分,并对低分值进行风险预警,同时了解小张的就业意愿,化解父子心结,改善家庭关系。如今,小张已经在常熟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父子俩决定在常熟安家。
2021年,针对流动未成年人因辍学、待业等缺乏常态化监管的情形,常熟市检察院创新探索“司法社工+观护码”的双线考察机制,由司法社工家访、开展社会调查、定期思想沟通等方式,实现对帮教对象的动态管控、智慧帮教。
“现在,在观护码平台上,我们司法社工也有了专属账号,可以更便捷地跟踪定位帮教未成年人学习情况、位置信息。”常熟市春风社会事务所司法社工范毓华表示,平台针对检察官、帮教对象、监护人、司法社工等不同主体分设不同角色账户及操作权限,有效联动各方力量共同实施帮教。
自观护码运用以来,常熟市检察院已对34名涉罪流动未成年人实现动态评估、智能帮教,并逐人形成完整的帮教档案方便后续跟踪回访,巩固帮教成效。2022年,观护码嵌入人脸识别系统,帮教对象需刷脸认证后,登录并进行签到打卡等帮教活动,为实现精准帮教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预防在先有效“呵护”
“同学们,今天关于网络安全保护的课程就上到这里,如果大家生活中有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向我反映……”9月9日,吴江区人民检察院未检检察官付雷来到该区七都隐读小学为六年级学生们送上“开班第一课”。
这已是付雷担任该校驻校检察官的第7个年头。7年间,在吴江,像他一样长期“驻点”新市民子弟学校的检察官共有21名,实现全区新市民子弟学校全覆盖。他们开展校园普法活动,并先后提前介入协助学校解决多起事件。
近年来,吴江区检察院还建立了在校未成年人涉罪“绿、黄、红”分级预警机制,连续7年向区教育局出具预警报告,通报在校学生犯罪和受害的基本情况、态势分析、预防举措,有效降低了全区未成年人犯罪及权益受损害案件的发生率。
“立足法律监督全方位关爱守护流动未成年人,让法律的温度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始终是苏州未检人的坚守。”苏州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黄晓梦表示,以无差别教育挽救、最大化关爱救助、分级式监护干预、系统性场景预防、精准向自护赋能5个切入口,在全市范围内推开一系列守护流动未成年人的专项行动。其中,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向流动未成年人倾斜普法资源,连续两年为全市“爱心暑托班”送上“法治第一课”,为在苏务工人员子女讲授法律知识和安全自护知识。
流动的是生活,不变的是关爱。“流动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更需要为他们提供特殊保护、优先保护,全市检察机关将以强化融合履职为支撑,推动检察保护真正融入其他‘五大保护’,真正让他们在苏州拥有‘归属感’和‘幸福感’。”苏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军表示。(罗莎莎 史莹璁)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