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议:苏州:让“东方水城”焕发新魅力

仲冬时节,行走苏州城乡大地,河流穿城而过,水清绿岸、鱼翔浅底、候鸟翔集……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水是苏州的灵魂,“东方水城”的美名,赋予苏州独特资源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近年来,苏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做优古镇水环境,构建“一轴、二带、三群、五网、六廊”的幸福河湖格局,让一城碧水映出“东方水城”新魅力。


(相关资料图)

盛泽潜龙渠公园 (苏州市水务局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面对新的发展要求,苏州立足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高效治水,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文章,全面推进幸福河湖串珠成链,书写江南水乡新画卷。

用好科技手段

一体推进城乡水治理

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江河湖泊贯穿城乡,拥有“一江、百湖、万河”的独特水网。治水同治路,也是衡量城市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如何行之有效地监测水质、提高城乡水环境质量?苏州的解法是:将“治水”转向“智水”,运用“科技+生态”治水手段呵护河湖清水,还绿于民。

走进盛泽镇永平村沈家港,这里流水潺潺,清澈见底,释放着原汁原味的江南农村之美。每天早上,年过七旬的阮老伯都要到村口的人工湿地散散步。

“小公园、大讲究!这里干净的水是厕所里经过处理的污水。”在永平村土生土长的阮老伯说,2019年村里38户人家都接上了污水管道,而生活中的污水通过这座“神奇的公园”又变成了清水。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盛泽镇建设局工作人员陈华告诉记者,被村民喻为“公园”的生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由污水处理站、生态滤池、生态景观池组成,日均处理污水30吨,“生态滤池铺设的泥沙、鹅卵石、水生植物让水更清澈,流入景观池后水可以养鱼,还能用于农业灌溉”。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仅拥有“美貌”,还拥有“智慧”。在沈家港的污水处理站还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对污水站进行智能化管理,将生活污水处理站点数据实时传递至监控中心,保证污水处理站工艺设备正常运行、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沈家港的美丽嬗变,是苏州持续推进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苏州将污水处理工作作为水环境改善的源头治理之策,与其他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河道、管网空白区和污水直排口。

强化智水苏州平台建设,探索建设“数字河道”。苏州水务部门在市区部分河道部署了200多路高清视频监控,通过这些视频监控“触手”,将河道视频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水利水务物联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24小时的监控判别,为河道治理保驾护航。

久久为功,必有回响。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8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3.2万公里污水管网、672座污水泵站,污水日处理规模达443.4万吨,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90%以上。2020年苏州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在省级评价中获第一等次,2021年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擦亮水乡名片

碧水环绕古镇更江南

清晨7点,相城区黄埭镇冯梦龙村,65岁的村民许忠良已驾驶着环卫船沿着河道打捞漂浮在河面上的树叶、水草。

种了一辈子地的许忠良,今年年初有了新身份——河道保洁员,负责打捞冯梦龙村5条河道的垃圾,维护河道清洁。身份的转变,许忠良很是骄傲,“现在水美岸绿,还要得益于对水环境的彻底治理”。

冯梦龙村是望虞河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之一,村民们原来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从2015年开始,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逐户排查、逐点接纳,今年上半年又进行了提升改造,确保生活污水应收尽收。“通过接管收集农村生活污水,建设河道生态浮岛,冯梦龙村的水质从原来的Ⅳ类提升到Ⅲ类。”黄埭镇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长顾万利介绍说。

黄埭镇因战国春申君黄歇兴修水利,筑成堰埭而得名。近年来,黄埭镇把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消除劣质水体为总目标,聚焦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全力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系统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确保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一系列举措让河湖重新碧波荡漾,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黄埭最美的底色。黄埭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2%,120余条河道水质稳定达到IV类及以上。如今,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镇,放眼望去,水清河畅、庭院整洁美丽,“绿树村边合,碧水房前绕”成为现实。

江南水乡古镇,是苏州的“最美窗口”和闪亮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更加靓丽,更富江南风韵?苏州着力于两个好:把污水治理这项基础工作做好、把水乡古镇的水环境治好。

为擦亮水乡名片,2020年以来,苏州每年召开全市江南水乡古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座谈会,共同谋划全市水乡古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工作。

通过持续多年的努力,2022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86.7%和92.5%,周庄、沙溪、黎里、甪直等9个江南水乡古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组组“亮眼”数据,见证了水乡古镇水环境的治理成效。

接下来,苏州将紧扣“水乡”和“古镇”两个关键词重点发力,打造打响“水韵沙溪”“水美锦溪”“水乡客厅震泽”等一批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品牌,建成一批百姓和游客期盼的高品质清水河道;把“水乡”“古镇”“数字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数字赋能,加快数字化江南水乡古镇建设;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示范水体,系统恢复古镇河道水网,重现“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风貌。

打造幸福河湖

机制创新描绘新画卷

冬日暖阳下,吴江区盛泽镇潜龙渠公园,从银色风帆雕塑前往外远眺,一座朱红色的长桥横卧水面,中央25公顷的天然湖泊潜龙渠与周边绿色景观带错落交织。

“小时候潜龙渠还是臭水浜的代名词,如今变成生态绿肺。”90后青年冯祥,从小生活在盛泽,3年前成为水利站工作人员,守护起故乡的河湖。在冯祥看来,潜龙渠水利风景区那潋滟湖光背后,正是苏州深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建设征程中交出的绿色答卷。

盛泽镇既是全国闻名的纺织业重镇,也是湖荡密布、河港纵横的水乡古镇,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始终是盛泽镇面临的重要课题。

秉持着一往无前的决心,盛泽摸索出一套“治理+管理”的水环境治理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对辖区水环境进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借力数字化赋能水环境治理,一张环境保护的“生态蓝网”正在形成;与交界地区创建“联合河长制”,破解跨界治水难题……

“绸都”治水,是苏州不断推进河湖长制走深走实的真实写照。2017年以来,苏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设立“河道主官”,建成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5500名河长湖长上岗履职,实现河湖全覆盖。

跨界河湖有人管。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基础上,苏州创建联合河长制,丰富五大联合机制内涵,实现451条跨界河湖联保共治全覆盖。

坚持“消劣争优”攻坚行动。苏州以河湖长制为发力点,聚焦“抓两头、提中间”,制定“一片一策”治理方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生态修复等措施,2020年,全市932条城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至目前整治劣V类水体857条。

近年来,苏州以“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发展理念,推进幸福河湖集中连片建设,展现苏州河湖“和谐之美”。幸福河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于2019年底启动,到目前已建成幸福河湖1690条。

苏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习庆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将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要求,持续深化治水体制机制改革,系统开展河湖治理,全面推进幸福河湖串珠成链,精心绘就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幸福河湖画卷。

来源:新华日报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江南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