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资讯:跟着邬达克,沿苏州河走一走

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的外滩源

邬达克设计的圣玛丽亚女中

被守军选作淞沪会战最后据点的四行仓库


(相关资料图)

邮政大厦组团——一个世纪前的片区整体开发

广学会大楼(虎丘路128号广学大楼)

浸信会大楼(圆明园路209号真光大楼)

1935年建成的德邻公寓(四川北路71号)

大光明电影院

1934年建成的新亚酒楼

息焉墓园中的教堂“息焉堂”

廖 方

本文作者长期在苏州河附近居住工作,参与举办邬达克纪念馆和一些学校的科普讲座。

大江大河,逐浪弄潮。请跟着建筑师、邬达克纪念馆建筑和城市科学科普基地专家廖方沿着苏州河走一走,感受邬达克所处那个年代的苏州河流域建筑文脉,在城市历史中体验丰富的新鲜感。 ——编者

时代交响

苏州河所属水体古称“松江”,亦称“吴淞江”,是太湖流域和上海之间物资运输的重要渠道,流经市区内的这段习惯称为“苏州河”。苏州河两岸曾是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见证了上海工业及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脉络。建筑师邬达克自1918年来到上海,至1947年离开这座城市,亲历了苏州河的这一历史阶段。邬达克的许多建筑作品,也融入了苏州河的建筑文脉,成为展示上海城市风貌变迁的重要印迹。

苏州河是近代上海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动脉,上海开埠后,苏州河沿线自东向西,逐渐形成了“商、贸、厂、学(居)、郊”的业态分段。这种分段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和道路系统的发展,进一步向苏州河两岸街区纵深延展,生长出基于产业分布和要素流动的,类似“流域水系”概念的空间脉络,幻化出“万花筒”般绚丽多姿的建筑文脉。

邬达克的“苏州河流域”建筑作品,遍及上述各个分段,涵盖宗教、学校、文娱、商办、工业等多种类型,拉开了上海城市建筑风格向“艺术装饰”(Art Deco)转向的帷幕。其中包括当时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远东最大影院”大光明电影院、“上海最大啤酒厂”上海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唯一拜占庭式教堂”息焉堂等。这些邬达克设计的“明星建筑”,与其他优秀历史建筑辉映,以苏州河为弦,合奏出那个时代的城市乐章。

在离开上海半个多世纪后的2005年,邬达克设计的厂房被改造成苏州河主题展馆(梦清馆),以这种方式跨越时空再次与苏州河回响,或许他自己也难以想到吧。

繁华河口区

河口区(外滩-西藏路)是苏州河流域开发最早,优秀历史建筑最密的区段。

建筑师邬达克的重要作品——广学会大楼、浸信会大楼姐妹楼,就位于此区段的“外滩源”地块内。浸信会大楼坐西朝东,广学会大楼则坐东朝西,两幢楼呈U形,楼体完全连接,各自的出入口分别设在虎丘路和圆明园路上。在这座1932年竣工的大楼上,建筑师邬达克的设计风格明显从古典主义风格向艺术装饰风格转变。

虽然大楼的立面形式语言仍有很深的哥特复兴风格烙印,与先前落成的慕尔堂的哥特复兴风格具有明显联系,包括尖券窗洞,细长的束柱等,但这些元素却不是依据古典的样式构图,而是以新的摩登样式出现,鲜明而又简洁地附着在阶梯状折线收缩的楼体上,体现出装饰艺术派的特征。

邬达克还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迁入浸信会大楼,因此这里成为一批经典邬达克建筑的孕育地。1933年和1934年,令邬达克闻名遐迩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和“远东最大影院”大光明电影院相继落成。这两座地标建筑的艺术装饰风格更加鲜明,影响更为深远,被学界认为拉开了上海城市建筑艺术装饰风格时代的序章。

在“地段上”紧跟外滩源的是邮政大厦组团,包含邮政大厦、海关职员宿舍、新亚酒楼、德邻公寓等知名建筑。“邮政”“海关职员”等名称直观呈现出“国际社区”属性,德邻公寓的底层已配套停车库,新亚酒楼则是当时上海最高档的餐饮设施之一。

“四行”传奇

黄浦江外滩被誉为上海的面子,苏州河则可算是上海的里子。在一个世纪前,从外滩萌生的近代上海城区,已越过今天的西藏路,沿苏州河蜿蜒向西绵延十几公里,形成广阔的都市腹地。

苏州河流域的西藏路-成都路区段历史上仓储设施密集,四行仓库就在该区段。

关于“四行”,《上海地方志》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趁列强无暇东顾之际,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促使国内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代表着北方金融实力的是盐业、金城、大陆、中南等银行,人称“北四行”。

邬达克的传世之作“国际饭店”,正是由“北四行”投资兴建,立项名称“上海四行储蓄会大厦”。四行仓库全名“四行信托部上海仓库”,由四行储蓄会修建,是当时最坚固最先进的仓库,正是因其坚固先进,被当时的守军选作淞沪会战的最后据点。

苏州河流域值得关注的路段还包括:

成都路-长寿路-江苏路区段。关于长寿路,《上海地方志》载:19世纪末,公共租界向西扩展至苏州河小沙渡一带。1900年起由公共租界工部局辟筑,东起苏州河广肇渡口附近,西至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其中胶州路口附近以西路段系越界筑路。当时以英国领事Robison的名字命名为劳勃生路。1943年改以四川省长寿县名命名。长寿路辟筑前为农村景象。筑路后,外商与民族资本家纷纷沿路开厂。

上海第一家啤酒厂就诞生在该区段,即1911年德商在江宁路创办的联合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919年被挪威商人汉记收购,改名顺和啤酒厂。1935年,啤酒厂的大部分股票被英商巨头维克托·沙逊收购,之后在苏州河南岸宜昌路购地扩建新厂,并改名上海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这座位于宜昌路的啤酒厂由邬达克设计,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700平方米,现代派风格,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啤酒厂。厂房于1957年被国家接管,易名为地方国营上海啤酒厂,1959年恢复生产,商标改用天鹅牌,2005年被改造为梦清馆——苏州河展示中心。

江苏路-凯旋路区段是“历史学区和高档住区”板块,不仅有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大学校址),还有圣玛丽亚女中(今市三女中校址),以及“哥伦比亚生活圈”。

圣玛丽亚女中也是邬达克的作品。校园中的教堂(景莲堂)没有墨守成规地独自矗立,而是与校舍融为一体,围合出完整的室外草坪场地,提供了更实用的校园环境。

“哥伦比亚生活圈”中有两座邬达克设计的住宅:地中海风格的孙科别墅和英国乡村都铎风格的邬达克住宅,后者是邬达克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所,也是现在邬达克纪念馆的所在。

苏州河流域的凯旋路以西,在邬达克那个年代还是一片郊野,但也已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而出现新的功能设施。当时上海的西式墓葬需求迅速增加,社会名流马相伯牵头发起在新泾港修建“息焉公墓”。墓园中的教堂“息焉堂”是邬达克的作品,虽然规模不大,却是上海现存教堂中唯一的拜占庭式教堂,是一处有特色、有故事、可阅读、可探究的建筑案例。

关键词: 建筑文脉 国际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