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原来可以“喝”,苏州95后小伙留学回国“绣”咖啡
据扬子晚报消息,可以喝的苏绣,可以绣的咖啡!苏州山塘街的一家咖啡店将苏绣与咖啡跨界融合起来,推出了苏绣咖啡,很有意思。这个创意来自一位1997年出生的苏州小伙郭子舟,他的母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受母亲的影响,他从小热爱苏绣。2019年从英国留学回来后,他开了这家苏绣咖啡店。近日,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郭子舟说:“我们把非遗的文化属性加在了咖啡这种比较西式的饮品上,希望吸引更年轻的一代关注苏绣。未来,我想探索更多的方式让大家走近苏绣。”
苏绣+咖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5后设计师玩出新花样
这家创意咖啡店名叫“滴滴绣咖啡”,主理人郭子舟出生于1997年,他的母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受到母亲的影响,他从小喜爱苏绣。2019年,从伯明翰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回国后,他萌生了将苏绣与咖啡做跨界融合的想法。此前,郭子舟一直在寻找比较契合苏绣的饮品种类,他曾考虑过奶茶等饮品,但他觉得奶茶一般拿了就走,“咖啡一般能在店里慢慢喝,所以我觉得咖啡和苏绣融合更好。”
“其实镇湖那边也有很多做苏绣咖啡的,但仅仅是名字和苏绣有点关系,并没有把苏绣深入到产品里。大多数人在下午喝一杯咖啡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是一种单纯的需求。”喜欢喝咖啡的郭子舟碰到了想法很多的咖啡师张曦,2000年出生的张曦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有两三年的咖啡制作经验,大家一起研制讨论,开了这家咖啡店。郭子舟认为,苏绣作为一个非遗项目,需要让更多人关注,“如果真的让它消失在我们这个年代,其实挺可惜的。我们把非遗的文化属性加在了咖啡上,也是为了吸引更年轻的一代关注苏绣。”
咖啡师张曦在制作苏绣咖啡
“我们的拉花以苏绣作品的麻雀、桂花、树等为灵感,用咖啡来辅助苏绣作品,让大家有一个感官上的拓展。”郭子舟介绍道,配合“冬阳杲杲——邹英姿节气美学刺绣特展”,“滴滴绣咖啡”针对部分展品推出相应的特调,把杨梅等时令水果融入到咖啡里,从拉花图案和口味上呈现苏绣的特色。“大部分顾客都挺惊喜的。”郭子舟说。
苏绣咖啡作品
制作苏绣咖啡,勾花是外观上最重要的一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麻雀的形态表现出来,麻雀图案以邹英姿作品中的麻雀为原型,在它的外形上做些文章,一些咖啡杯上的图案是邹英姿亲自画的。
苏绣咖啡作品
咖啡师张曦说:“咖啡是喝的,苏绣是欣赏的,怎么样让客人能在咖啡当中感受到苏绣,这是比较困难的。”郭子舟正在和张曦学做咖啡,闲暇时,邹英姿也会和郭子舟一起研发设计苏绣咖啡。
“其实这家咖啡店一开始是卖刺绣的。”郭子舟说,之前,外公外婆会拿绣品街上的刺绣小挂件、裱好的单面绣等来店里,那时进店的顾客年龄平均在40岁左右。咖啡店营业后,顾客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有大学生、高中生,也有30岁左右的白领。从泰州来旅游的于女士对苏绣咖啡店感到好奇,就进来买了一杯桂花咖啡,她说:“一般咖啡的拉花都是麦穗,我第一次知道苏绣原来还可以喝,咖啡上面整体的图案做得蛮逼真的,非常有特点,口感也不错。”这家与苏绣渊源颇深的概念咖啡馆,无疑为山塘街这条拥有11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注入了更现代的情怀与活力。
以母亲邹英姿的
“滴滴绣针法”为创作灵感
“我妈6岁就和外婆惠淑珍学刺绣,外婆是镇湖那一带最早把刺绣商业化的人,外婆的苏绣作品还曾被作为国礼赠与外宾。”郭子舟说。
郭子舟向记者介绍道,“滴滴绣”是母亲邹英姿原创的绣法,邹英姿试着把母亲纳鞋底的针法应用到刺绣上,鞋底和鞋面结合起来的针脚像是一滴一滴的水珠,“滴滴”这两个字特别符合针法的画面表现,所以取名“滴滴绣”,这个名字还有一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含义,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滴滴绣”针法是在点状或短线状针脚之间,以相隔、相叠、相接、相交四种形式,以疏密变化的方式排列布局的一种绣法,此种绣法可使作品更具通透感和立体感,曾获首个刺绣针法国家发明专利。
邹英姿的“滴滴绣”作品
邹英姿对记者说:“我觉得苏绣是多元化的,我儿子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我支持他开苏绣咖啡店。对于我们母子来说,我们不仅要传承苏绣,还要创新。咖啡其实是个外来物,如何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是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做的事。基于现在人群的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苏州的千年古街上有我们苏绣咖啡的出现也是很正常的事。”邹英姿生活中一直在做苏绣的传承工作,她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有年轻人的加入,苏绣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两年来,我跟随母亲完成了很多重大题材的刺绣作品。”邹英姿刺绣艺术馆中的《立冬·谷》正是郭子舟和母亲一起创作的作品,作为“绣三代”,郭子舟谦虚地表示自己绣技一般,但他更致力于用更当代的方式传承苏绣。
郭子舟和邹英姿共同完成了作品《立冬·谷》
苏绣作品“走出去”
先进经验“带回来”
咖啡店内显眼处挂着邹英姿的原创系列作品《缠绕》,《缠绕》的其中一幅被大英博物馆收藏。邹英姿的苏绣作品“走出去”,郭子舟也从国外“带回来”了一些经验。“作为一个学生,我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地运用到目前的工作中,比如把我妈脑子里的想法呈现成平面的设计。管理上,我都是边学边问再慢慢实践的。”郭子舟说。
邹英姿的原创系列作品《缠绕》
目前,郭子舟正在苏富比艺术学院攻读艺术管理硕士学位,前两天刚交了论文。“美国的艺术史虽然和我们的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对照他们的发展进度,从中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西方的那一套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我还是需要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式,这需要时间。”
“苏绣的从业人员太少了,镇湖又比较偏远,没什么人愿意过去。”之前,工作室的管理方式比较原始,郭子舟努力把博物馆藏品整理规划的一套东西放入工作室的系统。郭子舟对苏绣的看法比较多元,他并不单单把苏绣看成手工艺,“手工艺是苏绣的基础,但和绘画有很多流派一样,苏绣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当然不管形式如何,终极目的是让大家通过喝咖啡了解苏绣。”
郭子舟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
自学建模和编程
探索更多方式让大家走近苏绣
“大部分人对苏绣还是很陌生的,苏绣并不是一个比较当代的产业,咖啡店现在只是把定义打好了,还需要往里边填内容。”郭子舟告诉记者,咖啡店之后会开发更多的咖啡品种,推出刺绣的体验包和课程,“大家在喝咖啡之余,可以亲自学习和体验刺绣,进一步了解苏绣乃至整个非遗文化。”在这里,咖啡不仅仅是单纯的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数字化是让未来的人了解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的一种很好的见证”,郭子舟说,NFT数字藏品刚出来时,他也有考虑过将其与苏绣融合,但他认为刺绣之所以跟画有区别就是因为它的光泽是不容易复刻的,“很多想法的实现虽然可以找第三方,但是跟他们交流时很难想到一块去。”
郭子舟正在努力探索更多的方式让大家走近苏绣,郭子舟告诉记者,他最近在学一些3D软件,看到一个广东的艺术家用软件做出丝绸的质感,他就想用3D建模的方式把刺绣做数字化的呈现,更好地还原苏绣丝线的光泽。“3D软件有点难学,我学得头都秃了。”郭子舟说,“不光是苏绣,苏州还有许多非遗,比如我们隔壁朱老师家的木雕等都可以以比较当代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让年轻的一代更有兴趣地来认识非遗文化。”
记者:张毕荣
实习生:周明演
关键词: 扬子晚报